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92章 土城战役(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蒋介石把在这一带围堵和消灭红军提到“事关党国命运所系”的战略高度,督促各部奋勇。

而川军统帅刘湘也要求所部哪怕全军覆没也要全力阻击和围歼中央红军。他是生怕四川被赤化。

于是刘湘命令川军南岸“剿总”潘文华命令郭勋祺和廖泽等四个旅昼夜兼程从后面猛追中央红军,将中央红军退路堵住。

在北面,潘文华命令达凤岗和章安平两个旅昼夜兼程抢占赤水县城,堵住中央红军北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通道。

似这样,在军情和地理条件上,中央红军处于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

土城处于这条狭峪的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通道的交汇处,地势较为开阔,如同一条口袋的袋口部分。

中央红军如果不在土城与尾追的川军决战,将其击溃,而是按照蒋介石设下的圈套丢下土城北进,就进入了口袋之中。

中央红军就将在撤退和生还的重大战略选择上失去主动权,中央红军就有被分化瓦解进而被消灭在赤水河狭峪的危险。

毛主席是最善于利用军事要塞进行战略布局的天才军事指挥员,他在长征途中始终不停地在马背上研读清代顾祖禹的著名军事地理专著《读史方舆纪要》。

该书对土城地区在古今军事地理上的重要作用有精辟论述。

书中说:“扼永宁(今土城儒维堡子头,元代和明初时为永宁宣抚司住地)以拒川蜀之师,则川蜀未敢争也!”

土城镇位于赤水河中游东岸,“滨播枕永,襟合带泸”。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汉代于此设置“平夷县”,其名称和含意就是:“平服和震慑少数民族的军事重镇”。

三国蜀汉时期,李恢因此在这里设置“廉降都督府”。

宋代命名为“武都城”,明确地将土城的军事战略地位提了出来。

元代在今土城儒维堡子头设置“永宁镇边都元帅府”,并在今土城菜园子设立“古磁城千户所”,土城地区成了永宁和播州两大土司重兵防守之地。

明代中期在今儒维堡子头设置“唐朝镇”,后来在土城改置“忠赤镇”,是永宁奢氏抵御播州和南明王朝控扼川黔的军事要地。

因此,清代著名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扼永宁(今土城儒维堡子头,元代和明初是永宁宣抚司治所住地)以拒川蜀之师,则川蜀未敢争也!”

土城在古今军事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川滇黔三省通道的交汇点。

它北面通往四川腹地,西南面通往云南,东南面通往重庆,綦江和遵义。

因此说土城的军事地位是“一卒镇三方”,谁控制了土城谁就在战略上赢得了主动权,可以迂回穿插于川滇黔三省之间,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中央红军进入土城后,毛主席已敏感觉察到土城对于红军生存的重要性。

他根据当时的敌我状况,北出四川与四方面军会合的第一方案已不能实现。

于是他决定控制住土城这一军事战略要地,趁土城以西敌军尚未形成合围之时,实施第二套方案,从土城西渡赤水进入滇东北地区,以便在战略转移上赢得主动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