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00章日军的细菌战(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新华社消息:当年对731部队的航拍图,但随着日本投降,731部队为了毁灭证据,炸掉或焚烧了绝大多数的建筑物。

这则消息不仅附有航拍图,还附有资料图。

提起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人们都会想到这支“恶魔部队”在中国东北犯下的累累恶行。

抗日战争期间,731部队及其同党,在浙江等地也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重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宁波市民胡贤忠今年94岁了,86年前一家人惨遭飞来横祸的场景,他仍难以忘却。

1940年11月,他的姐姐、弟弟、父亲、母亲相继在10天内死于鼠疫。

祸首是日军细菌武器。2015年出版的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所编的《日军在浙江细菌战专题研究》一书记载,1940年10月27日下午,一架日军飞机在开明街上空撒下麦粒、小米等。

“那天下了一场雨,原本落在屋顶上的麦子、小米等全冲到老百姓接雨水的水缸里。”胡贤忠说。

几天后,胡家隔壁的豆浆店老板得急病死了,胡贤忠的姐姐也发热了。

“一开始父母以为她是冷热病(疟疾),医院也当疟疾给她医。结果,第三天她浑身发烫发肿,皮肤发红,淋巴结肿大,当天晚上就没挺过去。然后是弟弟、爸爸和妈妈……”

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因这场疫情死亡的,仅有名有姓的就有135人。为了防止疫病扩散,开明街疫区的全部房屋被焚毁。

衢州市区的罗汉井5号,有一幢两层的木结构小楼。它曾经的女主人黄廖氏是日军发动细菌战后当地首批遇难的鼠疫病人。

如今,这里是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已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院落的天井里竖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刻着黑色大字“一九四零”。

“我的叔叔和姑姑也是在1940年死于日军细菌战。”馆长吴建平指着展览馆门外的一面死难者姓名墙告诉记者。

“1940年、1942年和1944年,日军在浙江实施过大规模的细菌战。像1942年5月日军发动浙赣战役时,就曾大肆施放细菌武器。”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包晓峰说。

包晓峰告诉记者,除了这三次大规模袭击外,从1939年到1945年,日军多次在浙江实施细菌攻击,投放过鼠疫、霍乱、副伤寒、痢疾、白喉、炭疽等病菌。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是我国遭受细菌战灾害最重的地区之一。日军细菌战直接导致约6万人死亡。实施者主要是731部队,以及“荣”字1644部队。

在义乌市稠江街道崇山村,村边的林山寺里曾发生过可怕的恶行。

1942年11月,日军细菌战部队打着治病的幌子,把鼠疫病人骗到林山寺进行人体实验。

崇山村村民王建政告诉记者,自己的曾祖母和叔叔都死于那场灾难。

“给我接生的接生婆王菊莲,也被抓到寺里,后来从粪坑的坑洞里逃出来了。她和我妈说,我叔叔是死在寺里的。”

据浙江省档案局摸底调查,浙江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累计有79卷、约7000页的档案包含日军细菌战相关内容。

其中有日军利用飞机和派人实地播撒毒物的详情、当时的官方机构对日军实施细菌战的调查、各地疫病发病情况的逐月登记表以及各地的应对措施等,形成了一条完整而有力的证据链。

宁波、义乌和衢州都兴建了揭露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缅怀遇难同胞的纪念设施。

在开明街鼠疫灾难陈列馆,多年搜集史料的受害者家属裘为众带来了一批老报纸的复印件:

“从目前搜集到的史料看,除了开明街,宁波还有多处受到过日军细菌武器的袭击。”

林山寺边的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义乌)陈列馆今年对公众开放。作为义乌市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遗属协会法人代表,王建政经常去馆里走走看看。他说,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史实。

吴建平除担任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馆长外,还有项工作,就是为在抗战中罹患“烂脚病”的老人们提供志愿服务。

当时,日军铁蹄所至之处,不少人患上一种奇怪的“烂脚病”,这种病一旦粘上,便很难痊愈。

在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峡口村,93岁的老农吴发贵从四五岁起,左小腿和左脚上就开始溃烂。

“我们村里有个姚家祠堂,当时中国军队驻扎在祠堂里,日本飞机就来轰炸。听老人们讲,当时大家都逃到山上,亲眼看到一颗炸弹在水塘里爆炸。”

吴发贵的儿子吴小荣指着门口的一口水塘告诉记者,“我爸爸就是小时候在塘边被草上的刺扎了脚,然后开始烂脚的。”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选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在网上发起“细菌战烂脚病人救助”公募活动,为“烂脚病”患者筹集医疗善款进行手术治疗。

“我们的手术治疗是在2015年9月18日正式启动的。”浙江省衢化医院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叶春江回顾说。

他们累计收治了衢州等地87名病人,除7人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上手术台外,其余全部实施了手术。

“看着老人们腿上原本反复溃烂的伤口慢慢愈合,心里很欣慰。”叶春江说。

吴发贵是第一批接受手术的老人,如今除了左脚面上偶有破溃外,“烂脚病”已基本痊愈,时常拄着拐杖在村里遛弯。吴小荣高兴地说:“老爸苦了几十年,现在终于舒坦了。”

1941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当局鉴于日军战线过长,兵力分散,补给运输困难,第3战区命令第49军第26师、第105师收复绍兴。

第78团冒着日军密集炮火接近绍兴城南,第3营营长杨松林带着一个步兵连抢先渡过城河,攻入五云门。

国民政府军的入城使日军大为惊慌,日军一面立即配置火力封锁城河,阻止国民政府军后续部队渡河,一面集中兵力堵击攻入城内的中国部队。

杨松林部与敌展开激烈巷战,最后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全部壮烈牺牲。

第77团进至禹陵庙后又逼近稽山门,几次试图渡河均未能得手,而此时日军则向中国军队后方发起进攻。

在此情况下,进攻绍兴的国民政府军各部只好后撤,在途中再次与敌遭遇。

当时日军处于山地峡谷之中不易疏散,在中国军队炮火袭击下伤亡较大,被迫撤回绍兴城内。

这次战斗虽未能收复绍兴,但予敌以重大打击,日军伤亡惨重。

1942年5月15日开始,日军分左、中、右三路在东起奉化、西至富阳约150公里的正面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在空军的掩护下侵犯衢州。

这是浙赣战役的起点。

在衢州保卫战中,国民政府军与占优势的日军激战4昼夜,共毙伤日军180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2200多名官兵伤亡的代价。

浙赣会战从1942年5月15日开始至8月底结束,历时3个多月。

据国民政府统计,在浙赣会战中日军伤亡45661人。这说明中国军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消耗日军力量的目的。

但整个战役是日军取攻势,国民政府军取守势,日军在中国腹地长驱直入,达到了破坏中国国际机场的目的,并长期占领了金华、兰溪等战略要地。

在浙赣战役期间,侵华日军731部队和容字1644部队再次在浙赣沿线的金华、龙游、衢州、义乌、浦江一带实施细菌战。

1942年9月,日机先是在崇山村上空投下了鼠疫菌,致使当地居民染疾后陆续死亡。

此次鼠疫流行达两个月之久,全村发病391人,死亡386人,有19户人家灭绝。

1942年11月18日,日军侵入崇山村,用枪刺逼村民检查身体、吃药、喷药水,然后就把村民拉到山林寺,对平民百姓开膛挖胸进行活体解剖,事后又在崇山纵火焚烧,400余间房屋被焚。

日军在侵占建德、兰溪、金华、衢州等地时,还多次使用毒气,致使大量中国军民中毒或死亡。

日军于1942年发动的浙赣战役并未能消灭浙赣地区的国民政府主力部队,其所占领的地区除金华、兰溪9个县外,大部分被国民政府军克复。

日军视为重要战略区域的京沪杭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民政府军(包括新四军)的马蹄形包围中。

日军为了摆脱中国军队的包围,抑或为了打击中国军民的抗日意志,有意识地在这些地区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

一只小小的跳蚤,图片放大后形容可怖。它的下方,附有六行日语——六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细菌学名:鼠疫菌、霍乱菌、副伤寒菌、伤寒菌、痢疾菌、炭疽菌。

毒虫和恶疾的背景,是砰然炸裂的火光。

在这张图片的左面,则是一份日本战报的一小段截图,里面有多个地名:广丰、玉山、常山、衢县、丽水……作战名称用日文“ホ”编号。

战报中还有多个杀气腾腾的字眼:毒化、干燥菌、鼠-蚤-人间感染。

这两张图片刊载在一部抗战痛史的封面上。这部痛史就是41万多字的《侵华日军细菌战在丽水(1942-19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