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168章中国远征军(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在同古重创日军后,史迪威与杜聿明策划了“平满纳会战计划”。

他们打算在西线英军配合下,远征军以一部在缅甸中部平满纳一带,诱使日军1至2个师团进攻;待日军进入预设阵地时,远征军主力围而歼之。

但此时的英军,被小日本吓破了胆,不仅不支持“平满纳会战计划”,还不要脸地要求远征军接管防区,并派出一个师,掩护其撤退。

这给了小日本以可趁之机。

不听忠告和劝阻的英军一退再退,一发不可收拾,暴露了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仁安羌。

在此日军仅仅以两个联队,便围住了7000多人的英军第1师。

英军继续发扬“不要脸”的精神,厚着脸皮请求远征军前往营救,中方不计前嫌,派出了新38师前往营救。

在新38师师长孙立人的亲自指挥下,经过激烈战斗,歼敌一千二百多人,成功救出了英军及被日军俘虏的记者、美国传教士等五百多人,甚至被日军缴去的大量武器,也悉数归还英军。

孙立人将军,因此夺得了英帝国司令勋章和美国丰功勋章,以及蒋介石颁发的四等云麾勋章。

但是由于英国人的自私,仁安羌大捷并没有改变大势,而且更为糟糕的是,未能统一指挥权的远征军再次陷入困境。

为西进乔克巴当还是防御棠吉,史迪威和杜聿明吵得不可开交。

英军本性不改,一如既往地“坑”,活脱脱就是寓言中的“中山狼”,在未知会联军友军的情况下,迅速撤入印度,中国远征军大部无奈经野人山回国。

远征军第一次出征时10.3万人,伤亡的5.648万人,大部分就是牺牲在了野人山,其中包括了戴安澜师长。

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取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

因为新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数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十足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

当时缅甸整个战斗形势,就盟军方面来说:左翼为国军第6军,当面之敌为敌第18师团;正面为国军第5军,当面之敌为敌第33师团。新38师在曼德勒,无形中有东西策应的任务。

4月14日,由于英军第1师防守马圭(Megwe)吃紧,危及盟军右翼。新38师的112团和113团先后奉命开往纳特曼克(Natmauk)与巧克柏当(Kyaukpadaung)两地布防,负责支援英军掩护正面国军的侧背。

曼德勒卫戍的任务,只留下114团的两个营担任。114团第1营留在腊戍担任飞机场的警戒任务。

为攻占缅甸重要的产油区及发电基地仁安羌,日军33师团作出周密计划。

其第213联队及师团配属部队从正面进攻马圭,215联队佯攻,掩护214联队绕到英军后方,占领仁安羌油田镇区,切断英军归路。

将英军第1师和战车营的1部,包围在仁安羌北面一带地区。并用一个大队的兵力飞快占据拼墙河(PinchongR.)北岸渡口附近,阻截英军的增援。

当时在拼墙河北岸和敌作战的英军,不过只是少数步兵和装甲旅战车山炮的一部分,自身已难保,无力分兵去救援在南岸被围的部队。

4月17日,在马圭北撤的英军第1师主力及第七装甲旅被阻截在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危急万分。

英军统帅斯利姆将军听说中国军队赶到巧克柏当后一到113团驻地,便签下手令,让刘放吾团长立即驰援英军。

刘团长接到斯利姆命令后随即请示孙立人师长,孙师长再上报重庆参谋本部,经过一个半小时协调后同意前往救援英军。

113团在团长刘放吾带领下由英军汽车输送,在17日的黄昏时分,到达拼墙河北岸部署与日军作战。

17日当晚就展开了猛烈的战斗。

18日拂晓起,战斗更烈,孙立人将军亲自从曼德勒赶往飘贝指挥部请命指挥,再赶往仁安羌前线。

由于担心负责具体指挥部署的团长刘放吾会出现前日受命时的迟疑,斯利姆起初心有犹豫。刘放吾立即带其前往营部、连部视察部署,炮火隆隆中刘团长镇定自若,露齿而笑。

斯利姆在回忆录《Defeatintovictory》一书中说到:“只有优秀及精明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

遂放心让其部署安排。

正午12时,拼墙河北岸敌军已被肃清,英方催请我军立刻渡河攻击。

当时我军兵力太少,而且南岸地形暴露,敌军又是居高临下,我军站在仰攻的地位,如果攻势稍一顿挫,敌人可能立即窥破我军实力。

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达成解救英军的任务,并且可能把113团陷入危险境地。

因此,孙将军决心暂时停止进击,令113团在黄昏以前用尽各种方法把当前的敌情和地形侦察清楚,再利用夜间去周密布署,准备在第二天拂晓进行攻击。

英军第1军团长斯利姆将军(Lt-Gen.W.J.Slim)对于孙将军这样计出万全的筹划,虽然表示十分钦佩,但怎样才能使他的被围部队立刻解救出来,却是他更焦急的一个问题。

因为他接到被围的第1师长斯高特将军(Maj-Gen.scott)的告急无线电话,报告被围官兵已经断绝了两天的水粮,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若是今天再不能解围,便有瓦解的可能。

所以斯利姆将军要求孙将军无论如何要立即渡河攻击援救,不能等到明天。

后来孙将军一再的解释利害,并且请他打电话通知斯高特师长务须再忍耐一天。

19日,东方鱼肚白色还没有出现,攻击便开始了,破晓时,左翼部队将敌军第一线阵地完全攻占,战斗转进到山地里,敌军不顾一切猛烈反扑,113团已得的阵地,三失三得。

在敌军优势兵力的压迫下,我军必须要处处防备敌人侦知我军实力,所以用种种方法,设置疑兵,虚张声势。

又用小部队进行扰乱突击,更教敌人无从判断我军的虚实;主攻部队利用山炮,轻重迫击炮及轻重机关枪的掩护,反复肉搏冲杀。

第3营长张琦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弟兄们眼看着自己的长官壮烈地倒了下去,含着眼泪,前仆后继地拼死冲杀上去,一直冲上了油田。

此时,山凹里,油田边,都积起了一堆一堆的尸丘。

这一场火网中夹着白刃肉搏的大战,从午前4时继续到午后3时,日军终于被击溃。

下午五时,枪炮声渐渐地稀远,敌人显然是在加速往后撤退。

我军首先将被俘的英军、美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解救出险,并将夺回被敌人抢去的英方辎重汽车100多辆,交还英方。

接着英军第1师的步兵、骑兵、炮兵、战车部队等7千余人和1千多头马匹都在我军的安全掩护下,从左翼向拼墙河北岸退出。

三天的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现在一路对着我们的官兵,个个都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

更有许多军官压制不住感激的热情,抱着我们的军官跳了起来,友情的高扬已经到达了顶点。

日军防卫厅《缅甸作战》记载19日下午荒木部队(213联队)及师团直属部队陆续赶至,原田部队(215联队)于20日凌晨赶到仁安羌。

此时日军的兵力增至三个联队合计约1万3千余人,33师团主力集结于仁安羌,但其围歼英军及赶在油田区被破坏之前占领的作战任务均告失败。

因连日追赶天气酷热及缺水,日军也疲惫不堪暂无力发起大规模进攻,两军在仁安羌以南形成对峙。

孙立人师长本欲调112、114团前来仁安羌反击日军,20日晚斯利姆派上尉罗宾逊通知当前紧急情况,即令取消战斗将部队撤到巧克伯当。

此时日军亦随时伺机反扑,如此一来我军孤军滞后形势非常严峻。

孙师长果断令增援赶至的112团在仁安羌油田和拼墙河两岸设伏,以掩护疲惫的113团撤退至巧克柏当布防。

部队遂逐步撤离仁安羌安全转进至巧克柏当。

仁安羌大捷据二档档案战报记载,113团将士共解救英缅第1师7000余人,英军俘虏及美传教士、随军记者等500余人突围。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新38师缅甸之战概述”及“仁安羌战役战斗伤亡统计表”两份档案上记载毙敌700余人,我113团阵亡兵员204人(长官15人、士兵189人)、伤318人(长官24人、士兵294人),生死不明20人,伤亡总计500多人。

据军委会参谋团团长林蔚战后上报电文和重庆《大公报》1942年4月21日报导记载“此役日军伤亡五百余,我军仅伤亡百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