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166章中国远征军(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时日作战,抗日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非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

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英国、美国、苏联、中国。

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制定的《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

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

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

太平洋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呢?

由于日军在中国战场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于是想从“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寻求出路。

1940年7月,日本第二次近卫文麿内阁成立,东条英机任陆相,松冈洋右任外相兼拓务相,日本公然提出建设“大东亚秩序”(共荣圈)。

其范围除包括日、“满”、华外,还包括南方各地域(东南亚、印度、大洋洲)。

1940年9月25日,日本进入印度支那南部(今越南),跨出其南进第一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融为一体,中国与美、英、苏结盟,共同对日、德、意宣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同时日军狂炸香港、关岛、菲律宾、新加坡,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日,蒋介石即召集中常委特别会议,商讨成立联盟问题,当日,蒋介石即约见美、英、苏三国大使,将书面建议交予三国,提议中、美、英、苏、澳、荷等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

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同日,蒋介石照会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订立联盟作战计划,由美国领导执行。

12月2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约定加盟国用全部力量对抗法西斯国家,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

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侵略之26国,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对轴心国移动共同行动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由此成立。

1941年12月23日,中、英、美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初步决定中英联合防卫滇缅路,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美由此结成军事同盟。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商讨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问题;

美英参谋首长联席会议提议组织设立中国战区。

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包括安南和泰国国境,由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接受组织中国战区的提议,中国战区设立联合作战参谋部。

3月8日,蒋介石委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

中国战区成立后,中国的对日抗战正式纳入世界反法斯阵线,担负起东南亚的抗敌使命。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积极准备“南进”,东南亚诸国为英属殖民地,此时英国感到威胁,开始寻求与中国的抗日合作,但直到战争爆发也不同意中国派军入缅作战。

1942年1月4日,日军从泰国攻入缅甸境内,至1月31日,日军击退英印军,占领毛淡棉,英方才于2月3日请求中国军队入缅。

由于中国战区的范围包括东南亚诸国,对于英国的请求,蒋介石深感责无旁贷。

1942年3月12日,中国正式编组“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由卫立煌为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杜后代理总司令),辖第5、第6、第66军。

3月11日,蒋介石命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第5、第6军,后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总司令。

中国军队入缅,原先是为了保卫滇缅路(昆明至仰光),首要战略目标为固守仰光。

但英军在日本的猛烈进攻下丧失信心和斗志,形成了节节败退的局面。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中国远征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中国远征军是1942——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

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

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

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