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1章 拜访小姑上(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小姑林华君,1933年出生,家中兄妹三人中排行老小。1950年建国后,她离开清水大队一个人闯荡沪市,几经波折后还是靠着父亲在部队里的关系进入了沪市棉纺织厂车间做工人。那时为响应领导1966年发表的“六二六”讲话,沪市开始在各工厂车间抽调表现好的工人去进行半脱产读书,学习以后得到医护证书,进入工厂医务室为工人服务。林华君在车间表现出色,被选中半脱产学习,毕业后拿到护士证被调到医务室。成为护士后林华君已经是干部编制,但是由于她是工人出身,在车间缺人手的时候还会去车间上班。

小姑父廖兴安是沪市本地人,和小姑在同一个工厂。小姑年轻的时候看上了作为工厂办公室干事的小姑父,仗着些许姿色在一众年轻女工人中脱颖而出,和小姑父结成革命夫妻。现在,小姑成了医务室护士,而小姑父经过多年打拼,荣升为办公室主任。

两人婚后育有两女一子,大女儿廖云儿比林瑶大两岁今年19岁高中毕业,小女儿廖雪儿比林瑶小两岁今年15岁正在上初中,小儿子廖小阳今年10岁上小学。

一家五口住在工厂附近的工人新村,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以上信息是林爱国从每年林华君寄回去的书信中提取出来的,他将此信息告诉林三寿,林三寿再讲给林瑶听。

林瑶根据小姑家庭情况准备了合适的伴手礼便和林三寿一起来到了工人新村。

杨浦区工人新村,坐落在沪市中心的东北方向,黄浦江的西北方向。五零年代,“工民村”是沪市最早的一批集中居住地。到五零年代末,杨浦区已有40余座大小不等的“工人新家园”。七零年代杨浦工厂路的住宅楼,设备和建筑都很完善,可以说是一个很高级的住宅区。

这里全是一栋栋三至六层、仿苏联模式建造的楼房,住宅区也是绿意盎然,能住在这里的工人已经算是工人的巅峰水平了。

这时候的房子都是厂里分配的,每个月会象征性的交上几毛钱。许多年里,工人新村是沪市城市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建筑身上保留着城市巨大历史变迁中留下的印记。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人新村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场,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林瑶和林三寿根据信中所写的地址,沿着一条种满乔木的水泥路慢慢的往目的地走去。

路上遇到一个壮年男子埋头弓腰地拉着一辆很大很长的木板车一个劲儿地往前跑着,车上坐着老妇人、妇女和小男孩,妇女怀里还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宝宝。车上还胡乱堆放着几根长竹竿、几块木铺板和几大包行李。

这样的长途跋涉、拖家带口,他们不但不知疲倦,反而是一路欢快。应该是刚刚准备搬进工人新村的家庭。

在这个年头,能住进工人新村,绝对是一大快事,这个浪潮影响了千千万万沪市家庭的命运。

深入新村,外面玩耍的孩子渐渐变多,有的在楼栋下面成群结队大呼小叫地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在整个新村里漫无边际四处奔跑地玩“社安抓小偷”。

时不时有骑着自行车的人形色匆匆的驶过,挎着菜篮子的妇女慢悠悠的走在路旁,遇到认识的人还停下来闲聊几句。

一处小花园里,还有几个老人围在一棵大树下的棋盘边,双方横马跳卒,车攻炮轰,你来我往, 难解难分,杀得好不热闹。

美好生活的宏大叙事中,包含着每一个具体、现实的人所构成的故事。工人新村不仅有一栋栋的楼房,更有普通人连接起来的温度。

来到一栋四层住宅楼下,灰色的墙体,尖尖的屋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